

一是建机制。建立联席联动机制,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建立马鞍山市农产品全链条监管衔接机制的通知》,细化部门责任分工,建立健全农产品信息通报、协作、会商等工作机制。召开月度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会商会3次,定期通报农产品检测信息,研究部署重难点工作。定期听取县区建议,切实提高市县信息沟通、资源分配和任务协调能力。
二是严监管。摸清底数,按照“一场一档、一户一册”原则,全方位摸排全市黄鳝、泥鳅、牛蛙等重点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建立生产主体名录217家、经营主体名录156户。针对黄鳝等重点农产品开展月月抽检,督促指导农批市场对重点品种和高风险农产品实行入场查验快检“批批检”。指导养殖主体合理安排生产计划、适当调整养殖结构、科学控制养殖密度,2户养殖户主动调整养殖品种。农业农村、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开展联合检查34次,检查生产经营主体100余家次。
三是强宣传。开展全市农兽药残留限量大培训,围绕农兽药残留限量基础知识、农兽药残留限量管理要求等内容,举办市县乡三级培训12次,覆盖700余人次。开展重点水产品治理现场观摩,40余名监管人员深入牛蛙、泥鳅养殖基地,详细了解重点水产品生产方式,确保专项治理取得实效。农业农村、市场监管部门赴杭州考察学习先进工作经验,深入了解“农安信用”数智新型综合监管场景应用,为本市推动重点农产品差异化监管提供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