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因含糖饮料直接导致的2型糖尿病病例超过220万例[1]。更令人担忧的是,儿童青少年已成为含糖饮料的最大消费群体之一。 那么,这些甜甜的饮料究竟如何危害健康?家长又该如何帮助孩子远离“甜蜜陷阱”?
一
含糖饮料:披着糖衣的“健康杀手”
国际法典委员会(CAC)将“含糖软饮料”定义为:以水为主要成分,几乎不含酒精(<0.5% vol),并通过添加糖(如蔗糖、果葡糖浆)或甜味剂(如阿斯巴甜)来增加甜味的包装饮料[2]。常见含糖饮料包括: 碳酸饮料(可乐、雪碧等),果汁饮料(橙汁饮料、苹果汁饮料),茶饮料(冰红茶、柠檬茶)和运动饮料(某些高糖能量饮料)。警惕:即使是标榜“维生素”“天然果汁”的饮品,也可能含有大量添加糖!
二
甜蜜的毒药
含糖饮料的5大危害:
1. 肥胖的“加速器”,一罐330ml可乐含约35g蔗糖(≈7块方糖),热量高达140大卡。如果每天喝一罐,一个月可额外摄入4200大卡,相当于增重0.5公斤脂肪[3]。 研究证实:每天喝≥250ml含糖饮料的儿童,肥胖风险增加55%[4]。
2. 液态糖比固体糖更易被吸收,更高效地促进脂肪堆积。导致血糖过山车,增加糖尿病风险,含糖饮料中的糖分(尤其是果葡糖浆)分解成人体可吸收的葡萄糖进入血液,导致血糖飙升。长期如此,胰腺超负荷工作,最终可能引发胰岛素抵抗,甚至2型糖尿病。数据说话:墨西哥24%的新发糖尿病与含糖饮料相关[1]。青少年每日饮用1份含糖饮料,糖尿病风险增加18%[5]。
3. 伤害肠道菌群,降低免疫力,2024年《JAMA Pediatrics》研究发现,人工甜味剂(如阿斯巴甜)会破坏肠道益生菌平衡,减少产丁酸菌(保护肠道的“好细菌”),并增加炎症风险[6]。
4. 糖瘾:越喝越想喝,糖会刺激大脑释放多巴胺(快乐激素),形成类似成瘾的依赖。孩子喝得越多,对甜味的敏感度越低,导致摄入量不断增加。
5. 其他隐形伤害,牙齿腐蚀,碳酸饮料的酸性物质+糖分=蛀牙“黄金组合”。影响骨骼发育,磷酸盐(可乐常见成分)可能干扰钙吸收。加速皮肤老化,糖化反应使皮肤失去弹性。
三
科学替代方案
让孩子爱上健康饮品。
1. 创意饮品DIY,果味水:水+柠檬/黄瓜/草莓片(接受度提高53%);无糖酸奶冰沙:酸奶+冷冻蓝莓+奇亚籽;冷泡茶:绿茶/乌龙茶+薄荷叶,冷藏4小时。
2. 购物避坑指南,看标签,碳水化合物-糖“>5g/100ml→ 高糖饮料!警惕”0脂肪“但高糖某些乳(酸菌饮料)如,养乐多每100毫升含糖15克,蒙牛优益C(原味)每100毫升含糖11.8克,伊利每益添(原味)每100毫升含糖12克,蒙牛纯真(原味)每100毫升含糖12克。别被营销忽悠,”维生素水“每500毫升含糖量约25-30克;含糖量≈可乐;果汁榨汁过程破坏膳食纤维,果汁浓缩易被吸收,一杯橙汁≈4个橙子的糖分(约20-24克),且饱腹感远低于直接吃水果,因此100%果汁≠健康,每天建议≤120ml。
3. 全家一起改变饮食习惯,设定”无糖饮料日“(如每周6天只喝水)。 用运动替代”糖瘾“,运动释放的内啡肽能带来更持久的愉悦感[7]。
四
行动起来,守护孩子未来
含糖饮料的危害不是”偶尔喝一点没关系“,而是日积月累的健康负债。家长可以通过逐步减少含糖饮料(如从每天1瓶到每周1瓶)。提供健康替代品(水果冰棒、无糖气泡水)。 树立榜样父母不喝,孩子更易接受改变)。
”预防胜于治疗,从小培养健康饮水习惯,比未来治疗糖尿病、肥胖症容易得多。“[8] 孩子的健康,从每一口饮品的选择开始。与其让含糖饮料悄悄侵蚀他们的未来,不如今天就用科学的方法,帮他们建立受益终身的健康习惯!
参考文献
[1]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23. The Lancet.
[2]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 CAC Standards.
[3]Malik VS, et al. Diabetes Care, 2019.
[4]2023 meta-analysis. Nutrients.
[5]Ludwig DS. JAMA, 2022.
[6]2024 Study. JAMA Pediatrics.
[7]Exercise Endocrinology Review. Pediatr, 2024.
[8]AAP Policy Statement. Pediatrics, 2023.
作者:
陈立中 鲁北高新技术开发区人民医院副主任检验师
张玉升 鲁北高新技术开发区人民医院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