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是建强机制。开展全市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建立调度会商、建账销号、约谈通报等工作机制。建立农产品全链条监管衔接机制,细化农业农村、市场监管部门责任分工,建立健全农产品信息通报、协作、会商等工作机制。组织对辖区内18家连续2年抽检不合格食品销售主体和21家2024年2批次及以上抽检不合格食品销售主体主要负责人进行集中责任约谈。
二是严格监管。不断加强市场排查,生产流通环节累计检查主体单位480户次,发现涉嫌违法线索42条,均及时核查处置。紧盯网络交易监管环节,线上监测发现涉嫌违法线索2条,督促平台删除违规食品信息2条,关停入网店铺1家。强化广告监管,排查发现广告涉嫌违法线索3条,督促平台删除违规食品广告信息3条。开展专项抽检123批次,发现涉嫌违法线索47条。严格开展案件查办,截至目前,全市累计立案查处相关案件194件,责令整改2家。
三是增强安全意识。编辑《农村食品安全知识须知》宣传手册,内容涵盖农村食品安全相关名词解释、“食安守护—2025”12个重点品种、常见食用农产品检出问题药物清单以及本次专项整治行动相关重点任务等,统一印制散发10000份。散发张贴《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告知书》、《关于征集农村假冒伪劣食品违法线索的公告》等材料2000余份,进一步压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保持严打高压态势,营造共治共享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