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强化日常监督检查,推行“闭环式”监管模式
联合市教育局等部门常态开展开学季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专项检查,督促县区开展全覆盖检查,市级督察组全覆盖对各县区开展抽查,重点排查“三防”设施、餐饮具消毒、进货查验、食品留样等环节。通过“双人联检”“食材溯源四步法”“餐具洗消七字诀”等自查“回头看”以及监管部门对学校食堂实行常态化巡查“回头看”,创新实施自查巡查“双回头”闭环监督机制,对发现问题立查立改,对整改不力、问题反复的学校实施行政约谈,形成“检查—指导—整改—复核”闭环,确保问题真正销号。2025年秋季开学以来,全市累计出动检查人员1200余人次,排查整治隐患1300余个,累计约谈2家次。
二、健全监管制度体系,强化常态长效管理
坚持把“当下改”和“长久立”结合起来,探索建立了一系列制度机制,牵头制定《巴中市学校食堂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参考模板》,建立《学校食堂食品及食品原料供应商台账》,并推行《巴中市学校食堂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操作指南》,编制“要、看、摸、闻、记”食材验收5字诀,“核、验、放、记”食材入库4字诀,“验、核、记、防”食材出库4字诀等简单易记的口诀,实现标准化与人性化平衡,帮助从业人员精准掌握验收标准;同时以学校食堂为教学点,加强对学校食堂从业人员点对点培训,在显著位置张贴操作流程和岗位风险警示标识,实打实提升从业人员工作水平,今年来,已累计组织全市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培训24场次,总计覆盖2400余人次。
三、严格食材供应商管理,压实源头安全责任
联合市教育局、市农业农村局创新出台《巴中市学校食堂食材供应商管理办法(试行)》,推动“招标、评价、处置”三分离,明确供应商准入标准、评价体系及退出等动态管理机制。构建“招采—评价—处理”相分离的监管体系,建立供应商信用分级评价体系,从质量、服务、诚信三个维度进行百分制评价。对评价不合格、被约谈后仍不整改、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供应商启动退出程序。推动“互联网+明厨亮灶+AI”智慧监管平台全覆盖,实现食材溯源、加工过程透明化。目前全市已为127户供应商建立信用档案,完成多家食堂承包企业信用评级,实现从源头到餐桌的全链条管理。
四、加大抽检监测力度,依法查处违法行为
建立健全“日常评价+专项抽检+满意度测评”三维评价机制,每季度开展常规检查,每学期组织第三方机构进行专项抽检,重点检测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等项目。对抽检不合格的供应商一律评为“不合格”,并依法依规处理。同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对校园食品安全违法案件线索做到快速响应、严肃查处,曝光典型案件,形成有效震慑。今年来,已开展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抽检400批次,完成不合格产品后置3批次。
五、推动社会共治共享,提升群众满意度
全市学校食堂在春秋学期开学前,面向学生家长发布专项招聘公告,优先招聘符合条件的学生妈妈到食堂帮厨,全面参与对学校食堂食材入库、储存、出库进行日常监督,她们既是食堂从业人员,又是家长代表,是天然的学校食堂“吹哨人”。同时还设置学校食堂“开放日”,让妈妈(家长)们走进食堂,“亲眼目睹”食品储存、出库、加工、分餐、就餐、留样、缴费、卫生、服务等流程,对学校食堂菜品质量、卫生状况、服务水平等6项指标满意度测评,“眼见为实”“品尝为据”。2025年上半年,食堂从业人员中“妈妈”占比达42.99%,全市就餐师生人数同比增长5.71%,满意度提升至97.1%,社会共治成效显著,该工作做法也获中纪委第八督导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