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活动详情
时间:2025年9月8号
活动地点:丁桥街道
二、检测结果公示
此次快检活动,我们聚焦蔬菜、水果、畜禽肉及副产品、水产四大类食用农产品,共计抽样50批次。具体结果如下:

所有检测结果均为合格,合格率100%。
食品安全小贴士
秋风起,蟹脚痒,九月十月正是品尝大闸蟹的黄金时节。肥美的蟹黄、鲜甜的蟹肉令人垂涎,但在享受这道秋季饕餮盛宴的同时,食品安全至关重要。请您收下这份详尽的品蟹安全指南,守护您和家人的健康。
从源头确保新鲜
1.核心原则
只买活蟹,拒绝死蟹
鲜活是第一标准:一定要挑选活力旺盛的螃蟹。用手轻触其眼睛,反应迅速者為佳。将其翻转,能迅速自行翻回说明活力强。
2.观色辨体态
蟹壳:呈青灰色,有光泽,纹理清晰。
腹部:洁白饱满,微微凸起者为“膏满黄肥”的象征。
蟹爪:金黄有力,绒毛密而清爽。
3.警惕“洗澡蟹”和“捆绑陷阱”
购买时注意观察捆绑蟹绳是否过于粗重(增重卖钱),并选择信誉良好的商家,避免买到来历不明的“洗澡蟹”。
高温杀菌,杜绝隐患
核心原则:彻底加热,现做现吃
1.清洗要彻底
在烹饪前,用一把旧牙刷刷洗蟹壳、蟹腿连接处、蟹腹盖等容易藏匿污垢的部位,并用流水冲洗干净。
2.死蟹必须弃
绝对不要烹饪、食用已经死亡或垂死的大闸蟹。河蟹死后,体内细菌会大量繁殖并分解蛋白质,产生组胺等有害物质,即使高温煮熟也无法完全消除,极易引起食物中毒。
3.务必蒸熟煮透
蒸制是保留鲜味的最佳方式。务必水开后再下锅,保持大火足汽,蒸制时间至少15-20分钟,直到蟹壳完全变红,蟹黄蟹膏完全凝固。切勿为了追求嫩滑而减少时间,否则无法有效杀灭寄生虫(如肺吸虫)和微生物。
巧食为妙,适可而止
1.核心原则
去污除寒,适量为宜
2.“四不吃”要牢记
大闸蟹有四个部位寒性重且易积污,食用前必须剔除:
蟹胃:躲在蟹黄里的一个三角小包,内有泥沙。
蟹肠:一条从蟹胃通到蟹脐的黑线。
蟹鳃:蟹身上两排像眉毛一样软绵绵的组织,是呼吸器官,过滤杂质多。
蟹心:位于蟹腹中央黑色膜衣下的一片白色六角形薄片,俗称“极寒之物”。
搭配驱寒去腥,蟹性寒凉,食用时可搭配:
(1)姜醋汁:不仅去腥增鲜,姜的温性还可中和蟹的寒性。
(2)紫苏/黄酒:紫苏可解鱼蟹毒,温一杯黄酒佐餐,既可驱寒,又能提升风味。
忌与同食的食物:
(1)寒凉食物:如梨、冰饮、西瓜等,以免加重肠胃负担,引起腹泻。
(2)富含鞣酸的食物:如浓茶、柿子等,鞣酸易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不易消化的物质。
(3)适量食用:大闸蟹胆固醇和蛋白质含量较高,建议普通人一次食用不超过1-2只,且不宜频繁食用。老人、儿童、孕妇及脾胃虚寒、过敏体质者更需谨慎。
即买即食为最佳
1.核心原则
短期冷藏,长期冷冻
2.短期储存
如计划1-2天内食用,可将活蟹松开绑绳,放入冰箱冷藏室(0-4℃),并盖上湿润的毛巾或纱布,保持湿度,避免螃蟹脱水死亡。
3.长期储存
想保存更久,可将其煮熟后,密封放入冰箱冷冻室,可保存1-2个月。但风味和口感会大打折扣,仍建议现吃现做。
金秋品蟹,是一门艺术,更是一份健康的承诺。遵循以上贴士,您就能安心地沉醉于这膏满黄肥、鲜香醇厚的秋日滋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