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精细整地,施足底肥。整地前明确前茬作物种类和用药情况,在合理轮作选茬的基础上,科学选地,杜绝除草剂残留危害。整地以保住土壤墒情、提高播种质量为目标,对去年秋季已整好的地块,及时顶凌耙地和镇压作业,保住底墒、避免跑墒;对去年秋季未整地地块,尽早动手灭茬、做好秸秆离田还田,适时进行耕翻、耙耱和镇压作业,做到播种地块土壤细碎、上虚下实。因地制宜播种前深松耙耱镇压,随整地随播种;结合整地施足底肥,可亩施300—500公斤生物有机肥,也可用二铵等复合型化肥代替,一般亩施纯氮8—10公斤、五氧化二磷8公斤左右。
(二)精选良种,药剂拌种。充分考虑品种的适应性,避免跨生态区盲目引种。选用通过国家品种登记且适宜当地种植的优质高产抗逆、中矮秆抗倒宜机收、兼抗除草剂的谷子新品种,便于轻简化栽培和产后加工。播前进行精选晒种,提高发芽率。选用适宜种衣剂包衣或甲霜灵等药剂进行拌种处理,防治白发病、黑穗病、线虫等病虫害。药剂使用要注意剂量,避免药害和药物浪费。
(三)适期种植,精量机播。根据品种熟性、地温和土壤水分状况等确定播期,一般甘肃、宁夏和黑龙江等无霜期短的春谷区4月中下旬播种,山西、吉林、辽宁和内蒙古东部及华北区春播区5月上中旬播种,华北夏播区适宜播期为6月初到6月底。墒情适宜地块提倡早播,贴茬种植宜抢时早播,干旱地块可适时采用“抢墒”、深种浅盖“接墒”和坐水“增墒”播种,春涝地块可适当待地干后晚播浅种。谷子一般播种深度3—5厘米,行距50厘米左右,播种同时镇压。精量播种亩用种0.2—0.35公斤,播后无需间苗;无法精量播种的一般亩用种0.5—0.75公斤,播后人工或化学间苗。沙土或轻壤土可酌情少播,粘土地应加大播量。
(四)加强田管,合理密植。谷子出苗后及早查田,缺苗的早补种保全苗,地膜覆盖的要及时破膜放苗;结合中耕培土,清除杂草,培育壮苗。要依据品种特性、水肥条件、栽培模式等确定种植密度,一般东北春谷区亩基本苗3.0万—4.0万株,西北春谷区亩基本苗2.5万—3.5万株,北夏谷区亩基本苗4万—5万株。旱薄地密度宜小,高水肥地密度宜大;特殊品种(如需要稀植的)按照品种说明确定密度。谷子成株期加强水肥管理,在拔节期结合降雨和中耕培土可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在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可分别施用1次腐殖酸、微量元素、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延缓叶片衰老。雨水丰沛年份谷子生育期间一般不用浇水,大雨时注意及时排水。有条件地区降雨较少时可在孕穗期、开花灌浆期浇水1—2次。
(五)防控病虫,减损增收。谷子播种后及时喷施除草剂封闭除草,出苗后6—15天抗除草剂品种可使用配套除草剂,不抗除草剂品种慎用以免产生药害。谷子生长期注意防治玉米螟、蚜虫、粘虫、谷瘟病、谷锈病、红叶病等病虫害。建议推广应用植物源农药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采用物理诱杀和生物防治等方法防治虫害、化学药剂防治病害。
(六)适期收获,颗粒归仓。待谷子蜡熟末期或完熟初期,当95%谷粒硬化变黄、种子含水量约20%左右时,应及时收获避免损失。可采用谷子专用或改装的谷物联合收割机进行收获,平原区可采用切流式联合收获机收获,丘陵山区无法联合作业的,可采用割晒机收割、脱粒机脱粒。谷子脱粒后要及时晾晒、风干或烘干,谷粒含水量13%以下时贮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