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协调联动
形成高效协同力
坚持上下、内外“一盘棋”原则,组建“特供酒”清源打链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压实监管责任,明确职责分工,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对内强化市县所三级联动,对外加强与网信和公安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专项行动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有质量地推进落实。
突出重点
加大综合治理力
从酒类生产、酒类销售、餐饮服务三个环节入手,坚持线下排查治理和线上监测清理相结合,紧盯排查线索、处置线索、铲除链条、清除源头4个关键环节,确保酒品来源合法、质量可靠、去向可循。累计检查食品生产经营主体14094家次,约谈酒类销售单位9家。
强化执法
提高违法震慑力
对排查监测发现、相关部门通报、群众投诉举报的“特供酒”问题线索,形成清单,建立台账,逐一认真核查,查明问题产品进货渠道、流向和购销台账,依法查处“特供酒”制售链条上相关生产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平台等主体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打掉“特供酒”制售源头。将专项行动与“铁拳”行动紧密结合,曝光某商行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案,对违法行为形成有效震慑。查处酒类案件13起,查获商标侵权、超过保质期等各类假冒伪劣酒313瓶,涉案金额9.86万元,罚没款21.19万元。
多元引导
增强社会共治力
线上通过政府网站、“天水在线”、政务新媒体等及时发布消费提示及相关宣传图频,同时深入开展食品安全“进商场、进超市、进农村、进市场”,督促经营者增强主体责任意识,要求经营者不得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不得销售过期或假冒伪劣的酒类产品,同时倡导消费者尽量在信誉良好的超市、专卖店或官方认证的电商平台上购买酒类产品,避免在非正规渠道或来源不明的商家处购买,营造经营者拒卖“特供酒”,消费者不买“特供酒”的良好市场环境。
信息来源
食品流通监管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