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完善多部门协作机制,提升疾病预防控制能力,落实传染病综合防控措施,疾控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国家疾控局局长王贺胜说。
一是加大投入,改善疾控体系服务条件。“十四五”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累计安排131亿元,支持国家、省、市、县四级疾控体系建设。2023年,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方式下拨疾控项目经费176.87亿元,用于重大传染病、地方病等防控工作。
二是多措并举,疾病防治服务质效齐升。我国已建立法定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覆盖全国8.4万家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平均报告时间从5天缩短到4小时。国家卫生应急队伍对各省份全覆盖,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持续维持在90%以上。
三是齐抓共管,夯实疾控体系工作基础。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传染病防控工作。相关部门分工明确、各负其责、联防联控。人民群众健康防病意识大幅提升,“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深入人心。
“我国传染病防控成效显著,公共卫生防护网进一步筑牢织密。”王贺胜说。重点地区艾滋病疫情快速上升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总体控制在低流行水平;结核病发病率从2015年的65/10万下降至2022年的52/10万,死亡率维持在较低水平。
《指导意见》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重塑体系、完善机制、提升能力、建强队伍4个方面:一是重塑体系,突出“大疾控”理念;二是完善机制,突出协同联动;三是提升能力,突出系统综合;四是建强队伍,突出以人为本。
王贺胜表示,《指导意见》所提出的疾控事业未来目标,就是要建成以疾控机构和各类专科疾病防治机构为骨干、医疗机构为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军民融合、防治结合、全社会协同的疾控体系,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疾控工作网络。
王贺胜说,要完善多部门、跨地区、军地联防联控机制,落实属地、部门、单位和个人四方责任,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依法履行疾控工作职责,学校、托幼机构、养老机构等重点机构要加强疾控力量,鼓励支持基层社区、社会力量参与,织密织牢城乡基层疾控网络。
在协同联动方面,要强化上级疾控机构对下级疾控机构的业务领导和工作协同、监督检查、考核评价,加强医防协同,促进人员通、信息通、资源通、服务融合。加强部门、机构的联动监测、信息共享、协同防控,鼓励疾控机构与大学、科研院所等实现产、学、研对接,共享科技平台和资源。
在强化支撑方面,要落实各级政府投入保障的责任。王贺胜说,将进一步在健全完善疾控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政策机制上下功夫,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疾控人才队伍。
国家疾控局综合司司长张国新介绍,将在优化现有疫情监测报告系统的基础上,健全传染病临床症状、病原微生物、病媒和环境因素等监测系统;同时将从预案体系、队伍建设、应急演练3个方面入手,进一步强化日常准备,提升重大疫情应急处置能力。
国家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司负责人庄宁介绍,在提升传染病的救治能力上,不断推动重大疫情救治能力建设。下一步,将进一步强化底线思维,深入总结疫情防控救治的经验做法,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能力。
《 人民日报 》( 2023年12月29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