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目前的震区救援,陈会忠基于其了解到的情况认为,目前主要的任务是保障震区居民的居住和抗寒保暖条件。
陈会忠进一步指出,“对付地震,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房屋盖结实了”,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房屋。
此外,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以下简称地灾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也提醒,震中西部和西北地区地震诱发地质灾害概率相对较高,建议当地政府部门加强对高烈度区主要乡镇的地质灾害现场排查。
甘肃省处于地震活跃区
陈会忠向记者介绍,甘肃积石山属于地震比较活跃的地区,它处于中国的南北地震带上,从宁夏、甘肃,再到四川、云南,经度线在75度以西的这个地区。陕西、甘肃、青海东部相对四川、云南地震活动强度没有那么大,但也在一个地震活动区,历史上曾有过6级以上地震发生。
记者注意到,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刘蜀等人于今年发表的论文《甘肃地区现今地壳地震活动性研究》显示,在地理上,甘肃省处于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界处,地质与地形构造的作用很明显,其受到鄂尔多斯地台、阿拉善-北山地台、西秦岭褶皱和祁连山褶皱的共同影响。
而从历史上来看,甘肃省处于地震活跃区。“据统计,1996年~2019年,甘肃省5级以上级地震共发生了122次。其中5.0~5.9级地震107次,6.0~6.9级地震19次,7.0~7.9级地震2次。可以看出这23年主要发生的地震震级在5.0~5.9级范围内,大震的发生次数不是很多。甘肃省发生的地震主要分布在祁连山地震带、南北地震带及河西走廊地震带等。”上述论文显示。
值得一提的是,前段时间的地磁暴活动引发外界诸多关注。陈会忠认为,太阳活动引发的地磁暴活动,对地球的空间和大气的电磁场的影响确实很大,厉害的时候甚至会影响通信和供电,但是对引发地震一直都没有确切的根据。而且,这次地震和上次磁暴活动相隔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应该没有什么太大关系。
目前主要任务是做好震区人民生活保障
救援的开展无疑是目前最牵动外界的事情,据央视新闻19日午间消息,此次甘肃积石山地震已造成118人遇难。
陈会忠向记者表示,据其了解,这次强震对于抗震性不好的房屋造成了倒塌或者破坏,但震中被破坏得厉害的房屋有的并没有完全倒塌,导致人员伤亡主要是因为房屋抗震性不足、房屋内部有东西倒塌或者砸落而造成。
据新华社报道,12月19日上午,甘肃省抗震救灾指挥部举行新闻发布会。甘肃省地震局副局长高晓明介绍,地震发生后,甘肃省地震局立即联合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青海省地震局等相关单位快速开展震后趋势研判工作,综合分析认为,12月18日积石山6.2级地震原震区近几日仍存在发生5级强余震的可能。央广网报道指出,根据历史地震、地震序列衰减特征、地震前兆资料综合会商结果初步判断,此次地震为主震-余震型地震,余震衰减基本正常。陈会忠表示,从目前情况看来,大概率不会发生比主震更大的地震。
“地震救援上要保障居民的居住和抗寒条件,能够吃上饭,抗寒,不受冻,这可能是主要的。”陈会忠认为。
那么,要如何落实好震区人民生活保障?陈会忠认为,震区有些房屋还比较完好,在经过抗震专家的安全鉴定以后,也可以让受灾百姓住进去,离震中稍微远一点地区的房屋,就更没问题了,毕竟寒冷也是一个可能造成次生灾害的重要因素。
除了救援,对于次生灾害的关注也是至关重要的。
地灾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其官方运营公众号上发布的《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诱发地质灾害空间概率预测》指出,受本次地震影响,震中西部和西北地区地震诱发地质灾害概率相对较高,中高易发区沿拉脊山南缘断裂呈带状分布,主要涉及拉脊山和积石山坡度较陡的坡体,据预测地质灾害主要以小规模崩塌和滑坡为主,局部可能出现少量规模较大的深层滑坡。
“建议当地政府部门加强对高烈度区主要乡镇的地质灾害现场排查,特别关注断层附近2km、主要道路沿线、切破(坡)建房屋后斜坡等重点区域。在选择临时安置点时需充分考虑场地周围的震后次生地质灾害风险。”地灾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在上述文章中提示。
陈会忠认为,最主要的就是要严格按照抗震标准把房屋盖好,特别是农村地区,其房屋大部分都是工匠来盖的,所以之前对于抗震标准的执行,有的地方可能并没有那么严格。
“对付地震,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房屋盖结实了。因为地震预警最多是地震发生以后会立刻发出一个警报,让离地震震中远一点地方的人有逃生的时间,赶快跑出去。房屋要是结实的话,那才是真正的有效保护,能减少伤亡。”陈会忠补充道。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