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米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生产安全直接关乎国家粮食安全大局。然而,近年来玉米田恶性杂草(如马唐、反枝苋等)抗药性持续增强、发生规律复杂多变,传统除草模式面临防控效果下降、用药量增加、环境污染风险加大等严峻挑战,成为制约玉米高产稳产和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瓶颈。植保所农药与杂草科学创新团队瞄准这一国家重大需求,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系统开展了玉米田恶性杂草发生规律的基础研究,并着力研发环境友好、高效减量的控害关键技术。专家组实地考察了位于德州禹城十里望街道北马村的项目示范现场,并听取了项目组工作汇报,一致认为该项目示范的玉米播后不同时期喷施5种除草剂新组合,结合“适墒适期用药、避开高温用药”等科学用药技术,防控玉米田杂草效果优,对玉米安全。该项目示范技术,大大拓宽了玉米田杂草防控的施药窗口期,一次用药可有效防控抗性杂草,实现除草剂减施28%以上。建议进一步加大示范推广力度,助力我国玉米田恶性杂草可持续治理与粮食稳产保供。
植保所农药与杂草科学创新团队将持续深化相关研究,优化技术细节,并积极联合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及农资企业,构建“产学研推用”紧密结合的成果转化机制。通过技术培训、现场观摩、模式集成等方式,加速将这一“减药、增效、控害、安全”的先进技术在黄淮海夏玉米主产区乃至全国适宜区域落地生根,助力实现玉米田杂草的可持续治理,为保障国家玉米产能稳定、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服务乡村产业振兴贡献植保科技力量。(撰稿:杨思雨 核稿:周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