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稿时间:2024-11-26 10:11:00 来源: 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1月25日消息(记者王迟)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受影响人口最多、风沙危害最重的国家之一。长期以来,我国把防沙治沙作为荒漠化防治的主要任务,大力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探索出一条生态保护修复与民生改善相结合的荒漠化防治道路。
以“三北”工程为例,20世纪70年代,“三北”地区森林覆盖率仅为5.05%,土地生产力极低,每公顷农田粮食产量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为从根本上改变“三北”地区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遏制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等问题,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在西北、华北、东北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重点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的战略决策,通过造林种草有计划地营造带、片、网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改变“三北”地区生产生活条件。
截至今年6月,“三北”工程区累计完成造林4.8亿亩,治理退化草原12.8亿亩,森林覆盖率由1978年的5.05%提高到13.84%,退化草原面积由2004年的85%降低到70%左右,重点治理区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祖国北疆筑起一道抵御风沙的“绿色长城”。
2024年10月22日,甘肃定西,工人们进行植树作业
联防联治稳步推进
据介绍,“三北”工程攻坚战启动后,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甘肃、宁夏、新疆等地发布总林长令,对攻坚工作部署加力。
国家林草局三北局局长刘冰告诉记者,2024年中央投入资金320亿元,启动重点项目287个,安排建设任务1.09亿亩,占全国总任务的75%,治理力度不断加大。
国家林草局牵头组织相关省区开展联防联治,谋划布局了10多个跨省区联防联治项目,统筹上风口和下风口、沙漠边缘和腹地、沙源区和路径区一体化保护修复。内蒙古、陕西、甘肃和宁夏等4省5市启动毛乌素沙地联防联治,四条“防风锁边林草带”陆续开工。内蒙古阿拉善盟、宁夏中卫市、甘肃民勤县在腾格里沙漠省界处携手打造“工程固沙+人工种草”阻沙生态防线。
此外,国家林草局与水利部会商林草生态用水问题,水利部实施黄河分凌期生态补水,向巴彦淖尔市补充林草生态用水2亿多立方米。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启动开展林草湿荒资源普查,摸查三北地区绿化空间。国家林草局召开种苗、治沙供需对接会,保障种苗、治沙原材料等物资有效供给;组织开展“三北”工程攻坚战关键技术研发“揭榜挂帅”,实施科技支撑七大行动,全面推进15个科技创新高地建设。
开展重点关键技术研发攻关
三北攻坚战的实施,离不开科技的支撑。针对三北生态治理难点、卡点问题,三北工程研究院研发一批应急关键技术。
中国林科院首席科学家、三北工程研究院院长卢琦向记者介绍,在生态灌溉用水方面,提出通过“开源、节流”缓解生态用水不足。“争取生态灌溉用水指标,这是‘开源’;研发利用再生水、微咸水、矿坑水等非常规用水关键技术,推广应用节水造林技术,这就是‘节流’。”
在种苗科学配置方面,三北工程研究院编制《三北工程常用植物》口袋书,推荐推广一批耐干旱、耐瘠薄、抗风沙的树种草种,绘制了各种植物的自然分布区、适生区分布图,科学优化配置乔灌草植被,回答了“种什么”“怎么种”“哪里种”。在治沙机械研发方面,加快防沙治沙向机械化、智能化方向研发,压沙固沙机械、灌木平茬机械、无人机飞播等得到广泛应用。在老化退化林修复方面,提出科学认定老化退化林的分级、分类、分区思路,以章古台樟子松人工固沙林、河套灌区农田防护林的退化修复为试点,提出生态建设成果巩固的新思路。
“此外,我们建立了全国首个防沙治沙机械化作业服务队,提供治沙机械服务,提高了安全性和效率,降低成本,节约劳动力,共治理沙化土地34万亩,多功能沙障铺设机械作业效率比人工提高了10倍以上,为‘三北’工程攻坚战探索了一条机械装备服务新路子。”卢琦强调。
关于下一步工作方向,卢琦表示,将持续开展生态建设重大基础性科学研究。在“三北”水循环与林草植被配置、荒漠生态系统演替规律、联防联治、盐渍化和冻融荒漠化,以及气候变化、极端事件与土地沙化相关性等方面,加大基础研究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