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块炭”到“一块电池”的跃升
——华阳集团高质量布局钠离子电池全产业链纪实
本报记者 秦海峰
150多年前,法国作家凡尔纳在小说《海底两万里》中大胆设想:利用海水中钠离子多的特点,制造钠离子电池,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如今,科幻成为现实,钠离子电池成为新型储能界的“新秀”。在国内新能源产业赛道上,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阳集团”)成为领跑者。一个个落地生根的产业项目,为华阳集团插上高质量发展的腾飞之翼。
传统煤企转型发展
近年来,华阳集团坚定实施“双轮驱动”战略,做大做强传统煤炭产业,做精做优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全面提升企业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走出一条安全、绿色、高效发展的新路。
老牌煤企要想长远发展,转型是必然选择。转型“转”什么、怎样“转”?在“双碳”目标下,华阳集团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探路破局。钠电产业正是该集团向“新”而行的重要实践。
华阳集团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联手,大力布局钠离子电池储能全产业链项目,逐步形成“全链条、矩阵式、集群化”的钠离子电池产业集群:从全球首批量产1吉瓦时钠离子电芯生产线投运,到钠电产品通过全国首批测评;从全球首批钠离子电池电动二轮车发布,到与科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批量交付用于电动二轮车的钠离子电池组……
电动二轮车、太阳能路灯、LED强光手电、工商业储能柜……华阳集团逐步拓宽钠离子电池生产生活应用场景,打通了钠离子电池“材料—电芯—电池—应用”全产业链,跻身全国钠离子产业第一梯队。
从“试点”走向“示范”,由“示范”迈向振兴,从时不我待推进创新,到只争朝夕突破“卡脖子”问题,再到发挥“双轮驱动”增量作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正助推华阳集团转型突破、创新求进,循新而行、换道领跑。
全产业链布局钠离子电池
伴着朝阳,华阳集团一矿通风工区四队二班班组长段旭骑着搭载“华阳造”钠离子电池的“小电驴”,行驶在上班路上。这辆“小电驴”是华阳集团送给他的“劳模大礼”。
在阳泉的大街小巷,装有“华阳造”钠离子电池的电动二轮车不时穿行而过,其动力足、速度快、充电快的优点受到车主认可;“华阳造”钠离子电池太阳能路灯成为道路照明新选择,白天光伏板吸收阳光转化为电能储存到钠离子电池中,晚上钠离子电池将电能输送给路灯,照亮人们回家的路;集省电、防水、防尘、抗摔、耐腐蚀、亮度强、续航持久等优点于一身的“华阳造”LED强光手电一经面市,就成为电路巡检工查找设备隐患的“利器”;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快速充放电等特性的首台(套)50千瓦/100千瓦时钠离子电池工商业储能柜下线,在阳泉冬季-10℃的低温环境中可正常放电,即将用作井下应急备用电源,为煤矿稳定可靠供电提供“第三道保险”……这些产品是华阳集团深耕钠电领域,迈出商业化应用步伐的一个缩影。
站在新的起点,华阳集团依托已经初具规模的钠电产业布局,积极拓展钠离子电池应用场景,将“战略蓝图”一项一项细化为“施工图”,打通“材料—电芯—电池—应用”钠离子电池全产业链,全力绘就高质量转型发展新画卷。未来,“华阳造”钠离子电池还将用于更加丰富、更加广阔的应用场景。
钠电破晓塑造华阳新气质
作为担负全省转型蹚新路使命的领军企业,华阳集团在最初寻找转型方向时,就把目光投向了储能领域。同时,华阳集团生产的无烟煤可以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来源,有效降低电池制作成本。正因如此,华阳集团执着“钠”条路,加速新能源新材料产品布局,在新能源产业赛道上奋力奔跑。
如今,1吉瓦时钠离子电芯和PACK电池进入试运营阶段,万吨级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项目入选省级重点工程;全球首批商用钠离子电动二轮车发布,签署万套钠离子电池包销售合同;“华阳造”方形钠离子电芯实现量产,华阳集团旗下的山西华钠芯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华钠芯能”)被评为全国钠离子电池十大创新企业;获批建设钠离子电池储能技术厅市共建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华阳集团成为全国首家实质性打造钠离子电池全产业链的企业。
“年初,公司与华钠芯能签订了万套钠离子电池包销售合同,下一步,希望把钠离子电池推广到全国的二轮车换电和重卡充换电站等项目。”科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彦说。
中科海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依托华阳集团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共同研发的钠离子电池技术,正在持续开展技术工艺革新。“目前,我们面临的挑战主要是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提升,预计2026年能量密度可以和磷酸铁锂持平,届时钠离子电池的成本也会比现在大幅降低。”该公司总经理李树军说,“未来,我们还要和华阳集团在新能源电动重卡、电力储能系统、井下应急电源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让钠离子电池真正走向市场。”
一路向前,足音铿锵。钠离子电池产业从无到有再到优,成为华阳集团转型的重要突破口。华阳集团高质量布局钠离子电池全产业链,完成了从“一块炭”到“一块电池”的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