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本届“科学探索奖”名单,数个“首次”带给奖项更为多元化的面貌。
香港大学副教授约瑟夫·雷恩·米哈尔斯基成为“科学探索奖”5年来首位外籍非华裔获奖人。清华大学天文系教授、“科学探索奖”发起人毛淑德表示,这一“首次”不但为奖项增添了全新的色彩,也充分说明随着基础研究水平的不断提升,中国对全球的优秀科研人才产生了一定的吸引力。
“科学探索奖”特别关注女性科学家和年轻科学家的发展,在同等条件下,倾向年纪轻者和女性。2023年,数学物理学、交通建筑两个领域首次出现女性获奖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彭新华、同济大学教授周颖、大连理工大学教授邹丽获得表彰。
在获奖人的机构和地域方面,不少“新面孔”首次出现。安徽省马鞍山市、吉林省长春市等城市首次有科学家上榜,同济大学、西湖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等9所科研机构也首次拥有获奖人。
随着新一届获奖名单揭晓,科学探索奖5年共资助248位获奖人,他们来自26个城市的90所科研机构,平均年龄41岁,最年轻的获奖人30岁,超过75%的获奖人有海外一流高校、研究机构学习或工作的经历。
中国科协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表示:“‘科学探索奖’本身是对中国现阶段建设科学奖励制度的有效探索,得到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热烈拥护和支持,获奖人机构和地区分布越来越广泛和多元,影响越来越大。只要不断总结经验,持之以恒,‘科学探索奖’一定能成为我国最出色的科技奖项之一,为我国科技人才培养与科技事业发展做出突出的贡献。”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科学探索奖”发起人潘建伟表示:“奖项的竞争非常激烈,获奖人质量保持稳定,从中看到优秀的年轻科学家成长起来。‘科学探索奖’将持续资助优秀青年科学家群体,期待他们成为国家基础研究加速前进新的动力。”
“科学探索奖”设立于2018年。由杨振宁、饶毅、施一公、潘建伟、谢晓亮等14位知名科学家与腾讯基金会发起人马化腾共同发起。这是一项由新基石科学基金会出资、科学家主导的公益奖项,也是目前国内金额最高的青年科技人才资助项目之一。奖项秉持“面向未来、奖励潜力、鼓励探索”的宗旨,鼓励青年科技人才探索科学“无人区”,探索社会支持基础研究人才持续稳定的投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