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记者 白继开 摄 图文无关
新闻越来越“水”,标题的“堕落”是典型表现之一。媒体人常讲,“看文先看题”“题好一半文”。从报纸杂志到门户网站再到如今的移动互联平台,各种信息浩如烟海,精准、生动的标题,本是人们检索和获取信息的钥匙。然而,有人只见“标题”的引流作用,却忘了其传递信息的基础功能,或断章取义,或故弄玄虚,或挂羊头卖狗肉,竭力迎合猎奇心理,故意“有话不好好说”来吸引点击。一些专业的新闻大V、大号也深谙此道,抛弃了新闻标题严格的规范要求。如此这般,严重浪费读者时间,糊弄读者感情,有人发出“新闻学去哪了”的感慨,实属必然。
标题党横行,根儿上还是新闻内容匮乏,媒体价值错位。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信息量是新闻的血肉,如果新闻本身分量足够,本不需要“装神弄鬼”。但在流量经济指挥棒下,“粉丝数”“点击量”等市场指标牵动着媒体的喜怒哀乐。为争抢“首发”、追求“爆款”,不少媒体不愿在核实信源、探寻真相、提炼信息上费功夫,沉迷“疑似”“据传”,惯用“重磅”“刚刚”,只想着一报了之、吸一波流量就行。长此以往,标题自然越来越虚头巴脑、一惊一乍,甚至一步步滑向新闻失实乃至虚假新闻的边缘。
网络的兴盛,提升了信息传播效率,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但信息过剩的舆论场,浮夸浮躁之风充斥,真正有含金量的内容占比倒在下跌。回顾新闻史,添油加醋的“黄色新闻”风潮,曾是新闻界之痛。日趋激烈的传媒竞争,不是漠视责任的理由;时刻紧逼的生存压力,不能成为丧失操守的借口,对广大媒体尤其是机构媒体来说,必须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决不能放任“标题党”为了流量“耍”读者。
流量经济所带来的传播环境变化固然令人无奈,但“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对读者来说,不点不看不转这些劣质新闻,也是在为消除“流量陷阱”出一份力,为净化舆论生态出一份力。
来源:北京日报 | 记者 鲍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