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山东  高仿  济南  负压管道除菌过滤器  包装  机械  合明科技  认证流程  IGBT清洗  负压除菌过滤器 

全国农技中心关于印发小麦“一喷三防”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农技植保函〔2025〕88号)

   日期:2025-04-07     来源:全国农技推广网    浏览:5    
核心提示:全国农技中心关于印发小麦一喷三防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农技植保函〔2025〕88号)时间:2025-04-07 09:00来源:全国农技推广网
           全国农技中心关于印发小麦“一喷三防”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农技植保函〔2025〕88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时间:2025-04-07 09:00 来源:全国农技推广网
    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植保(植检、农技)站(中心):
 
  为贯彻落实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及农业农村部《2025年“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方案》有关要求,切实做好今年小麦“一喷三防”工作,有力支撑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我中心组织制定了《小麦“一喷三防”技术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落实小麦“一喷三防”工作任务。
 
  全国农技中心
 
  2025年4月1日

  小麦“一喷三防”技术指导意见
 
  当前,冬小麦自南向北陆续进入抽穗扬花期,据全国农技中心组织专家预测分析,2025年全国小麦主要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赤霉病在长江中下游、江淮和黄淮南部麦区大流行风险高,条锈病在西南、江汉、江淮和西北麦区东部中等发生,蚜虫在大部麦区偏重发生。小麦中后期“一喷三防”技术能防病虫、防干热风、防早衰,增粒重,对保障小麦稳产丰收具有重要作用。为有力有效做好小麦“一喷三防”工作,特制定技术指导意见。
 
  一、防控策略
 
  坚持“分区治理、分类指导”的防控策略,根据各小麦产区中后期病虫发生情况,因地制宜科学确定防控对象、用药种类和配方,组织开展统防统治大面积防控作业,有效控制小麦中后期病虫危害。
 
  二、防控技术
 
  (一)黄淮及华北麦区。以条锈病、赤霉病、蚜虫等病虫为重点,兼顾白粉病。可选用丙硫菌唑、氟环唑、戊唑醇、环丙唑醇、烯唑醇、氟唑菌酰羟胺、丙唑·戊唑醇、吡唑醚菌酯等杀菌剂进行防控。选用高效氯氟氰菊酯、呋虫胺、噻虫嗪、噻虫胺、氟啶虫酰胺·联苯菊酯等杀虫剂防控小麦蚜虫。选用芸苔素内酯、噻苯隆、氨基寡糖素、免疫激活蛋白、赤·吲乙·芸苔、二氢卟吩铁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免疫诱抗剂,增强小麦抗逆性。注意农药安全间隔期,一般在收获前15天停止使用农药。
 
  (二)长江中下游麦区。以赤霉病、蚜虫为主,兼顾锈病、白粉病等病虫。重点选用对赤霉病毒素控制较强的高效药剂,如氰烯菌酯、丙硫菌唑、氟唑菌酰羟胺、叶菌唑、丙唑·戊唑醇等化学药剂,或与井冈·枯芽菌、枯草芽孢杆菌等生物药剂桶混使用;用足药量,施药后6小时内遇雨,雨后应及时补治,如遇持续阴雨,第一次防治结束后,需隔5—7天再次防治,控制流行趋势。选用高效氯氟氰菊酯、呋虫胺、噻虫嗪、噻虫胺、氟啶虫酰胺·联苯菊酯等杀虫剂防控蚜虫。选用氨基寡糖素、二氢卟吩铁、芸苔素内酯、噻苯隆、免疫激活蛋白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免疫诱抗剂增强小麦抗逆性,促进籽粒灌浆。
 
  (三)西北麦区。以条锈病、白粉病、麦蚜为主,防治药剂可选用烯唑醇、戊唑醇、氟环唑、丙环唑等。陕西关中、汉江流域及甘肃陇南部分麦区兼顾赤霉病,可选用丙硫菌唑、氰烯菌酯、丙唑·戊唑醇、戊唑醇等化学药剂,也可选用井冈·枯芽菌、枯草芽孢杆菌等生物药剂。使用戊唑醇防控赤霉病时需用足药量,防止毒素积累;施药后6小时内遇雨应及时补防。对田间穗蚜,选用噻虫嗪、啶虫脒、氟啶虫酰胺·联苯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等杀虫剂喷雾防治。植物生长调节剂可选用芸苔素内酯、赤·吲乙·芸苔、免疫激活蛋白等增强小麦抗逆性,促进籽粒灌浆。
 
  (四)西南麦区。以条锈病、赤霉病为主,兼顾白粉病、蚜虫等病虫。选用丙硫菌唑·戊唑醇、丙唑·戊唑醇、叶菌唑、氟环唑、吡唑醚菌酯等杀菌剂防控条锈病、赤霉病、白粉病等病害;选用氟啶虫酰胺·联苯菊酯、呋虫胺、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等药剂防治蚜虫。喷药5—7天后检查防治效果,如还有较多麦蚜,应再防治一次。添加氨基寡糖素、芸苔素内酯、免疫激活蛋白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免疫诱抗剂增强小麦抗逆性,促进籽粒灌浆。
 
  三、安全高效施药
 
  根据小麦生长情况、病虫情和气象条件,选用对路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农药,明确“一喷三防”时间节点、喷防作业关键时期、喷防物资配制要求和喷施机械作业参数,规范喷防作业行为。要严格按照标签标注的注意事项进行桶混使用,如需同时加入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要提前进行桶混试验,桶混液发生絮凝、分层、沉淀等现象的,建议单独喷施。
 
  合理选用施药器械。选用植保无人飞机等航空植保器械喷洒作业时,需由持证人员操作,环境风速应小于3级,亩喷液量1.5—3升,并在药液中添加茶·黄液、植物油类、有机硅类或高分子聚合物类等适宜飞防的沉降剂、抗蒸发剂或耐雨水冲刷助剂。选用自走式喷杆喷雾机作业时,要提前调整好机具行走速度和喷雾压力,亩喷液量控制在10—15升。保障小麦“一喷三防”防控效果。
 
     全国农技中心关于印发小麦“一喷三防”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pdf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和个人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打赏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17028834号-2
联系本站 客服QQ群1: 335698955 客服QQ群2:212962348 客服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E-mail:qiduow@163.com
CopyRight 2009-2020 Abc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奇多资讯网 51LA统计
Powered By QIDUOWANG Powered By QINDO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