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攻坚突破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聊城实践
2024-09-23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查看PDF版】
①东昌湖水上古城 □摄影 薛良诚
|
②葫芦种植成为堂邑镇富民产业 □摄影 尹建忠
|
③冠县冠星集团自动化纺织车间
|
④中通客车出口吉尔吉斯斯坦1000辆客车首批车辆下线仪式 □摄影 商景豪
|
⑤济郑高铁开通,将聊城带入“高铁时代” □摄影 薛良诚
|
□王培源 赵宗锋 李政哲
向上而生,向新而行,向高而攀,向质而为。
不朽的时光,记录一座城市发展的足迹。无悔的岁月,镌刻追梦者奋斗的年轮。
近年来,聊城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使命担当,坚持和深化“6293”工作思路,认真落实市委“三提三敢”要求,深入实施“十二项提升行动”,加快打造山东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的西部“战略支点”、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两河明珠”城市,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聊城实践。
全力抓好经济运行
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
在8月31日举行的2024年秋季山东省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上传出消息:今年以来,聊城市通过实施重点项目全周期协同管理集成改革,构建了从项目谋划到要素保障、到手续办理、到竣工投产的闭环式、可视化服务保障机制,促进了重点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提效。该市全年共实施省市级重点项目400个,总投资3000亿元。本次集中开工项目194个,总投资达到1043亿元。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
聚焦12条重点产业链,集中资源要素加快推进,着力培植以有色金属、绿色化工、新能源等为支柱的一批千亿级、百亿级产业集群;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轴承等新产业,培育更多能够引领产业升级、抢占发展制高点的新兴支柱产业;瞄准与优势产业紧密相关的人工智能、生命科学、人形机器人、氢能等未来产业方向,培育一批技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示范性企业……近年来,聊城市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含绿量”“含新量”,努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纵深推进制造业强市建设,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现代服务业配套完善,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同时,深入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聊城。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凝聚发展内生动力
8月21日上午,2024山东(聊城)国际经贸合作发展大会暨山东省国际贸易和投资顾问齐鲁行聊城活动举办。来自基里巴斯共和国、泰国、日本、墨西哥、亚美尼亚、波兰、韩国、卡塔尔等国家和地区的各界人士出席活动。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近年来,聊城市充分把握改革的系统性、精准性、人民性,统筹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等重大关系,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将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作为改革突破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扩大高水平开放,加快提升位势能级,纵深推进服务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要素市场化配置、国资国企等重点领域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一批高能级对外开放平台加快打造,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建设成为中国—太平洋岛国3个合作中心之一,也是我国在气候变化领域的首个多边合作平台;临清鲁西国际陆港不断扩能升级,出口货运量、货值均居全省33个内陆港首位。同时,国际“朋友圈”持续扩大,仅2023年一年就新签约国际友城8个,对外开放能级进一步提升。
扛牢农业大市责任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村稳则天下安,农民富则国家盛。
90%以上的土地面积是农村,60%以上的户籍人口是农民,14%以上的生产总值来自农业,农业农村也因此成为聊城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潜力和希望。
近年来,聊城市坚决扛牢农业大市责任,锚定建设农业强市目标,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统筹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原粮仓”。以生产宜业、生活宜居、生态宜游宜学“三生共融、四宜共美”为目标,久久为功打造平原特色乡村振兴聊城路径。“吨半粮”示范创建首战告捷,粮食生产供给迈上新台阶;建成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1个,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十亿元镇5个、超亿元村1个,乡村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双百工程”暨村庄清洁行动,农村人居环境展现新风貌;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软硬件建设提档升级,乡村发展基础得到新提升;重点谋划32个省市县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示范片区建设取得新进展;乡村人才、农业执法、社会化服务典型经验做法在全国范围予以推广,综合改革创新开创新局面。
建设区域文化高地 赋能群众美好生活
全国半程马拉松精英赛、全国大学生龙舟锦标赛等重大体育赛事陆续举办,“两河之约”文旅推广季、全国首届黄河流域美食文化节、新青年音乐节等重大活动精彩纷呈……近年来,聊城坚定文化自信,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坚持将黄河、大运河文化融合贯通起来,统筹抓好“两公园一廊道”建设,策划落地一批重大项目,打造“两河文化”地域品牌。将文化传承弘扬展示与教育贯通起来,发挥红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开展好纪念孔繁森同志殉职30周年系列活动,深入实施海源阁古籍“归阁工程”等一批标志性项目,打造文化“两创”新高地。将文化和产业发展贯通起来,支持东阿县争创全国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先行区,促进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文旅+”“+文旅”,做强“我家门前有条河”等文旅品牌,加快建设文旅强市。通过一系列“组合拳”,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经济发展增动能增效益、为旅游休闲增内涵增魅力、为城乡社会增正气增活力。
加快共同富裕步伐 书写温暖民生答卷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
9月14日,聊城市创业孵化基地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职引未来——聊城市2024年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秋季专场活动”在这里举行。46家用人单位提供了1589个丰富多样的就业岗位,充分满足不同专业背景的求职者需求。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今年以来,聊城充分释放政策促就业红利,精准落实担保贷款、社保补贴、稳岗扩岗等政策“服务包”,推动政策应享尽享。加强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支持,积极拓展政策性岗位资源。实施公益性岗位“质效提升年”行动,强化就业援助精准服务。持续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开展补贴性培训,大力举办春风行动等线上线下招聘活动,聊城也因此被评为全省促进就业工作先进地区。
投入力度,彰显民生温度。今年,聊城拿出“真金白银”稳就业:上半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38万人;发放稳岗扩岗专项贷款3.41亿元,惠及企业90家、2870人;为5106名参保职工发放失业保险技能提升补贴942.45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32亿元,惠及创业主体2752户。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聊城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增收,持续完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不断解决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守护蓝天碧水净土
厚植绿色发展底色
9月19日,在东昌府区堂邑镇,4000余亩水库水面上,37万余块湛蓝色光伏板整齐铺设,蔚为壮观。作为国内第二大单体水上漂浮式光伏电站,国家能源聊城发电有限公司水库光伏发电站项目全部投产后,每年可提供2.2亿千瓦时的绿色电力能源,节约标煤约6.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约18.9万吨。
在位于高新区的邦尔泰生物科技(山东)有限公司现代农业研究院,科研人员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于农业种植,利用植物寡肽等新型生长促进剂强化植物营养吸收,实现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增加和质量提升,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绿色技术支撑。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今年以来,聊城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污染防治在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关键指标上取得新突破,切实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向“新”而行、向“绿”转变。如今的聊城,正加快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绿色环保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努力为全省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贡献更多聊城力量。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汇聚合力阔步向前
党组织是基层治理的龙头。
9月20日,茌平区振兴街道五里村的“义和食品”馒头房里蒸气升腾、面香四溢,村民们身穿洁白的工作服,手法熟练地加工着竹签馒头,个个喜上眉梢。
五里村曾经是一个软弱涣散、经济薄弱村,短短一年,就实现了由内而外的美丽蜕变,其秘诀何在?
以党建为引领,凝聚村民共识,这是他们给出的答案。去年以来,五里村积极探索创新,形成了“党支部牵头+村民入股+合作社销售”的特色产业模式,创办了“茌平区大鸾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义和食品”馒头房,为村集体带来了每年超过30万元的收入,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就要在办好一件件老百姓操心事、烦心事中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把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变成“最畅一公里”,聊城走出了自己的节奏;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把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作为头等重要大事做好做深做实,深化党纪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驰而不息正风肃纪反腐,聊城取得了可喜成果。
征程万里风正劲,会当中流击水时。如今的聊城,正澎湃着阔步向前的磅礴力量,激荡着鼓舞人心的奋进乐章。他们稳扎稳打、善作善成,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努力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作出聊城贡献。
向上而生,向新而行,向高而攀,向质而为。
不朽的时光,记录一座城市发展的足迹。无悔的岁月,镌刻追梦者奋斗的年轮。
近年来,聊城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使命担当,坚持和深化“6293”工作思路,认真落实市委“三提三敢”要求,深入实施“十二项提升行动”,加快打造山东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的西部“战略支点”、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两河明珠”城市,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聊城实践。
全力抓好经济运行
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
在8月31日举行的2024年秋季山东省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上传出消息:今年以来,聊城市通过实施重点项目全周期协同管理集成改革,构建了从项目谋划到要素保障、到手续办理、到竣工投产的闭环式、可视化服务保障机制,促进了重点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提效。该市全年共实施省市级重点项目400个,总投资3000亿元。本次集中开工项目194个,总投资达到1043亿元。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
聚焦12条重点产业链,集中资源要素加快推进,着力培植以有色金属、绿色化工、新能源等为支柱的一批千亿级、百亿级产业集群;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轴承等新产业,培育更多能够引领产业升级、抢占发展制高点的新兴支柱产业;瞄准与优势产业紧密相关的人工智能、生命科学、人形机器人、氢能等未来产业方向,培育一批技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示范性企业……近年来,聊城市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含绿量”“含新量”,努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纵深推进制造业强市建设,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现代服务业配套完善,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同时,深入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聊城。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凝聚发展内生动力
8月21日上午,2024山东(聊城)国际经贸合作发展大会暨山东省国际贸易和投资顾问齐鲁行聊城活动举办。来自基里巴斯共和国、泰国、日本、墨西哥、亚美尼亚、波兰、韩国、卡塔尔等国家和地区的各界人士出席活动。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近年来,聊城市充分把握改革的系统性、精准性、人民性,统筹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等重大关系,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将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作为改革突破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扩大高水平开放,加快提升位势能级,纵深推进服务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要素市场化配置、国资国企等重点领域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一批高能级对外开放平台加快打造,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建设成为中国—太平洋岛国3个合作中心之一,也是我国在气候变化领域的首个多边合作平台;临清鲁西国际陆港不断扩能升级,出口货运量、货值均居全省33个内陆港首位。同时,国际“朋友圈”持续扩大,仅2023年一年就新签约国际友城8个,对外开放能级进一步提升。
扛牢农业大市责任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村稳则天下安,农民富则国家盛。
90%以上的土地面积是农村,60%以上的户籍人口是农民,14%以上的生产总值来自农业,农业农村也因此成为聊城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潜力和希望。
近年来,聊城市坚决扛牢农业大市责任,锚定建设农业强市目标,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统筹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原粮仓”。以生产宜业、生活宜居、生态宜游宜学“三生共融、四宜共美”为目标,久久为功打造平原特色乡村振兴聊城路径。“吨半粮”示范创建首战告捷,粮食生产供给迈上新台阶;建成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1个,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十亿元镇5个、超亿元村1个,乡村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双百工程”暨村庄清洁行动,农村人居环境展现新风貌;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软硬件建设提档升级,乡村发展基础得到新提升;重点谋划32个省市县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示范片区建设取得新进展;乡村人才、农业执法、社会化服务典型经验做法在全国范围予以推广,综合改革创新开创新局面。
建设区域文化高地 赋能群众美好生活
全国半程马拉松精英赛、全国大学生龙舟锦标赛等重大体育赛事陆续举办,“两河之约”文旅推广季、全国首届黄河流域美食文化节、新青年音乐节等重大活动精彩纷呈……近年来,聊城坚定文化自信,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坚持将黄河、大运河文化融合贯通起来,统筹抓好“两公园一廊道”建设,策划落地一批重大项目,打造“两河文化”地域品牌。将文化传承弘扬展示与教育贯通起来,发挥红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开展好纪念孔繁森同志殉职30周年系列活动,深入实施海源阁古籍“归阁工程”等一批标志性项目,打造文化“两创”新高地。将文化和产业发展贯通起来,支持东阿县争创全国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先行区,促进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文旅+”“+文旅”,做强“我家门前有条河”等文旅品牌,加快建设文旅强市。通过一系列“组合拳”,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经济发展增动能增效益、为旅游休闲增内涵增魅力、为城乡社会增正气增活力。
加快共同富裕步伐 书写温暖民生答卷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
9月14日,聊城市创业孵化基地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职引未来——聊城市2024年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秋季专场活动”在这里举行。46家用人单位提供了1589个丰富多样的就业岗位,充分满足不同专业背景的求职者需求。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今年以来,聊城充分释放政策促就业红利,精准落实担保贷款、社保补贴、稳岗扩岗等政策“服务包”,推动政策应享尽享。加强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支持,积极拓展政策性岗位资源。实施公益性岗位“质效提升年”行动,强化就业援助精准服务。持续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开展补贴性培训,大力举办春风行动等线上线下招聘活动,聊城也因此被评为全省促进就业工作先进地区。
投入力度,彰显民生温度。今年,聊城拿出“真金白银”稳就业:上半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38万人;发放稳岗扩岗专项贷款3.41亿元,惠及企业90家、2870人;为5106名参保职工发放失业保险技能提升补贴942.45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32亿元,惠及创业主体2752户。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聊城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增收,持续完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不断解决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守护蓝天碧水净土
厚植绿色发展底色
9月19日,在东昌府区堂邑镇,4000余亩水库水面上,37万余块湛蓝色光伏板整齐铺设,蔚为壮观。作为国内第二大单体水上漂浮式光伏电站,国家能源聊城发电有限公司水库光伏发电站项目全部投产后,每年可提供2.2亿千瓦时的绿色电力能源,节约标煤约6.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约18.9万吨。
在位于高新区的邦尔泰生物科技(山东)有限公司现代农业研究院,科研人员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于农业种植,利用植物寡肽等新型生长促进剂强化植物营养吸收,实现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增加和质量提升,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绿色技术支撑。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今年以来,聊城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污染防治在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关键指标上取得新突破,切实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向“新”而行、向“绿”转变。如今的聊城,正加快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绿色环保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努力为全省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贡献更多聊城力量。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汇聚合力阔步向前
党组织是基层治理的龙头。
9月20日,茌平区振兴街道五里村的“义和食品”馒头房里蒸气升腾、面香四溢,村民们身穿洁白的工作服,手法熟练地加工着竹签馒头,个个喜上眉梢。
五里村曾经是一个软弱涣散、经济薄弱村,短短一年,就实现了由内而外的美丽蜕变,其秘诀何在?
以党建为引领,凝聚村民共识,这是他们给出的答案。去年以来,五里村积极探索创新,形成了“党支部牵头+村民入股+合作社销售”的特色产业模式,创办了“茌平区大鸾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义和食品”馒头房,为村集体带来了每年超过30万元的收入,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就要在办好一件件老百姓操心事、烦心事中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把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变成“最畅一公里”,聊城走出了自己的节奏;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把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作为头等重要大事做好做深做实,深化党纪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驰而不息正风肃纪反腐,聊城取得了可喜成果。
征程万里风正劲,会当中流击水时。如今的聊城,正澎湃着阔步向前的磅礴力量,激荡着鼓舞人心的奋进乐章。他们稳扎稳打、善作善成,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努力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作出聊城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