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数据,印尼巴哈里玛库尔塞加提公司(PT Bahari Makmur Sejati,简称BMS Foods)在7月至8月间向洛杉矶、休斯敦、迈阿密和萨凡纳等港口输送了约1200万磅(约合5.4万吨)冷冻白虾。这一规模凸显了BMS在美国白虾供应链中的重要地位。
8月14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发布了99-51号进口警报,这是该机构首次因放射性污染而全面拦截一家公司的所有白虾产品。此前,CBP在8月初已在四个港口的集装箱中检测到放射性同位素铯-137(Cs-137),随后FDA在冷冻虾样品中确认了污染。
同月,沃尔玛(Walmart)、克罗格(Kroger)等大型零售商紧急下架相关产品。尽管FDA强调,被检测出铯-137的虾类并未流入零售市场,但仍要求召回在同一环境中加工的产品,以防风险扩大。
IAEA在9月2日的声明中指出,印尼核安全监管部门在雅加达以西色朗(Serang)的一处加工厂检测到铯-137。初步信息显示,污染可能与同一工业园区内的金属熔炼设施有关,或源于废旧金属处理过程中未被清除的放射性残留。
据IAEA披露,BMS已召回超过300个运往美国的冷冻虾集装箱。与此同时,佛罗里达州的Tampa Maid Foods公司在8月底宣布召回多款裹粉虾,包括Admiral of the Fleet和Portico Seafood Classic品牌。
美国能源部国家核安全局(NNSA)则在8月下旬至9月初多次派遣应急小组,对涉事货物进行隔离和放射性特征评估。检测显示,虾样本中铯-137浓度为68贝可/公斤,虽远低于FDA设定的1200贝可/公斤干预阈值,但这一水平仍属异常。
佐治亚理工学院核医学专家史蒂夫·比加尔斯基指出,铯-137常见于医疗设备,如血液灭菌装置或放射治疗设备。如果此类设备在回收过程中未妥善处理,放射性物质可能进入环境。他形容道:“如果这些设备被粉碎,就像把盐撒满厨房地板一样。”
BMS产品在8月检测出污染并被FDA全面拦截,至9月初事件进一步指向金属熔炼厂作为潜在源头。这场突如其来的“核污染白虾”危机,凸显了跨国供应链中的食品安全风险,也考验着美印两国在核安全与食品监管上的应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