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印度》称,通过修改宪法将印度更名为“巴拉特”的呼声愈演愈烈。《经济时报》称,包括阿萨姆邦首席部长在内的多位人民党领导人5日在社交平台发声支持将印度国名更改为“巴拉特”。
“巴拉特”这一名称在印度由来已久,此前在印度也曾有更改国名的提议。
2020年6月4日,据印度《经济时报》报道,印度最高法院驳回了一项关于更改印度国名的申请。
此前,有人向印度最高法院申请将印度国名从印度(India)改为“巴拉特”(Bharat)或“印度斯坦”(Hindustan),理由是:印度(India)这个词源于外国语言,而巴拉特或印度斯坦更反映印度历史传统。
据印度“TimesNowNews”网站介绍,根据公开信息,“巴拉特”(Bharat)是梵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承载/携带”,实际意为“寻找光明/知识的人”。印度在历史上被称为“巴拉特”,意思正是“寻找光明/知识者”。另据《印度快报》报道,“Bharat”“Bharata”或“Bharatvarsha”词根可追溯到古印度文献往世书和史诗《摩诃婆罗多》,往世书将“Bharata”描述为“南方海洋和北方雪域”之间的土地。
还有一种说法称,古印度雅利安人时期有一位名叫巴拉特(Bharat)的贤明君主,用先贤巴拉特(Bharat)代称自己的国家或许有些类似于中国人自称炎黄子孙。
而印度斯坦(Hindustan)这个叫法始于莫卧尔时期,是Hindu(波斯语对印度河的称呼)和Stan(古波斯语中“地区”的意思)的组合。印度(India)这个称谓要到英国殖民时期才确立起来,历史相对短得多。
彼时印度最高法院法官曾认为,印度宪法已明文指出印度(India)就是巴拉特(Bharat),不清楚申请人为何还要改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