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防范灾害风险 护航高质量发展”,5月6日至12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
为科普防震知识,提高减灾意识,学会灾难来临时如何自救,济南市解放路第一小学2022级6班的同学们走进山东省防震减灾科普馆,开展了一场极具教育意义的防灾减灾教育实践活动。
为什么会发生地震
地震如此可怕,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呢?在地球厅,同学们大胆思考、积极互动,讲解员利用巨型的地球投影,不断交替呈现各大陆板块地震、火山分布、地震形成过程、火山喷发过程等。周围通过模型、立体图形、触控屏幕等向大家一一呈现星系、地球的圈层结构、大地结构及板块构造,让同学们更加直观的探索地球的奥秘,了解地震形成的原因。
地震的监测与预警
通过学习,同学们了解到早在公元132年,东汉科学家张衡就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地动仪器,并在许多次大地震发生时得到应用和验证。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和人类对地震的研究探索,目前普遍应用的地震预警设备是利用电波和地震波传送的速度差来实现预警的,它可以给人们争取到约20秒的时间来避震。
地震监测是地震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开展地震预警探索的基础,更是有效开展震灾预防和地震应急救援的基础。同学们通过地震监测仪器展示、地震预警原理等展项,了解了地震监测技术的发展以及地震预警原理。
地震知识互动
在科普馆一层,最有意思的地方莫过于互动区域。这些互动展项帮助同学们巩固了宇宙、银河系、地球以及地震有关知识,认清了地震灾害,掌握了地震应急避难技巧。
抢答环节:大家兴致勃勃地参与其中,在抢答中温故了之前学到的地震知识。
避震训练:地震按钮启动后,在每一个动作的环节和每一个可能躲避点的位置密布传感器,同学们需要在 15 秒内完成个人应急处置和应急避震的训练和动作,系统则会根据每个人的动作和行为做出判断。
身临其境的感受地震
在体验区,同学们通过设有地震体验平台、震后倾斜小屋和4D动感影院等互动性较强的项目,真实体验了地震由纵波到横波再到面波的整个过程,也通过各种声光电表现模拟出的4D影音效果全方位感受地震威力。
学习自救知识
“生命只有一次,对于谁都是宝贵的。”同学们还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了消防器材的使用、危险来临时如何快速逃生及逃生小技巧、通过对心肺复苏急救措施的学习和实践,更让大家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还给家人和小伙伴积极分享了自己学到的知识:
Q:发生地震时,如果在室内应该怎么办?
李伊珂:选择结实物体旁、易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蹲下或坐下,蜷曲身体降低重心。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保护头颈、眼睛、捂住口鼻。
Q:发生地震时,如果在室外应该怎么办?
刘箐轩:选择开阔地逃生,趴下或蹲下以免摔倒。避开高大建筑物,避开危险物、悬挂物。
Q:发生地震时,如果在学校应该怎么办?
纪青松:抱头、闭眼,躲在课桌下,在操场时,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
本次科普参观活动,同学们了解了地震的常识,感受到了地震的威力。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和真实模拟,掌握了发生地震时,应该如何自救互救,增强了防灾减灾意识,提高了灾害防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