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5日,通州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来到梨园聚元鸿市场,检查畜禽商户进货查验(微信小程序使用)情况。从事猪肉、鸡肉和牛羊肉销售的摊位都集中在市场中间区域,执法人员看到每个摊位的醒目位置都张贴着一张印有“扫码溯源”的二维码。
刚刚从一个摊位买完猪肉的消费者打开手机微信APP,扫描二维码后手机屏幕立即跳转到了“食用农产品电子凭证管理小助手”微信小程序,所购鲜肉的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和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的详细信息一目了然,整个查询过程只用了不到半分钟时间。
“我们会把批发商发给我的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和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图片及时上传到小程序。以前都是要按照市场(主办方)的要求做纸质台账,现在有了这个小程序可好了,我们也方便,顾客买肉也放心。”在该市场从事猪肉销售的摊主张女士说。
过去,市场里的食品经营者落实索证索票制度,需要将食用农产品纸质凭证收集在一起,市场管理方和消费者也很难及时掌握这些溯源信息,成为农贸市场领域影响食品安全共治一个瓶颈问题。“当前我们正在扎实推进净化农村食品市场环境实事,小程序的开发和推行是深化智慧监管,主动探索提升农贸市场进货查验标准化的有效路径,同时也是用好数字化服务手段方便群众,践行为民服务宗旨的生动实践。”通州区市场监管局食品市场安全监督管理科科长张国超说。
“食用农产品电子凭证管理小助手”微信小程序的落地,也提升了食品安全监管效率。市场管理方可以通过管理端账号随时查看市场内所有商户的索证索票情况;市场监管部门利用监管端账号进行线上抽查,通过非现场监管降低现场检查的频次,在持续强化食品安全监管的同时,减少了对经营者的打扰。
目前,北京市市场监管局正加快推动全市食品安全数字化追溯平台建设,并在全市农贸市场猪肉销售商户推广使用,实现猪肉“来源可追、群众可查、安全可控”,努力让群众可感可及、得到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