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坚持以队伍建设、内外部管理和工作创新为抓手,采取不间断、不限量受理模式,专利预审数量、质量实现双提升。连续三年预审业务量实现“翻番”式增长,累计授权高价值发明专利突破1万件。4月29日,中心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举办的专利预审业务培训研讨班上作典型发言。
一是锻造过硬队伍,建设“学习型”团队。实行以老带新“传帮带”机制,帮助新入职预审员快速进入角色。建立完善预审合议机制,发挥不同领域背景预审员专业优势。实施信息共享、交流研讨等机制,及时修正错误。实行跨岗位实践,培养预审员知识产权全链条协同保护能力。
二是加强制度建设,注重流程管理。制定实施周期、流程、质量管理和能力提升4项工作制度,坚持用制度管事管人。科学规范预审各节点时效,实现全流程衔接有序,案卷流转顺畅无积压,平均预审周期2.91个工作日。建立预审易出错清单、形成预审通知书标准化语段,采取预审员自查、互检、部门质检、质检组抽查“四级联动”监控质量。定期通报预审数量、周期、形式和实质性缺陷等信息,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三是厘清权责边界,坚持主动管理。制定实施《备案主体及代理机构管理办法》,明确申请主体、代理机构应具备的资质条件和应履行的责任义务。逐一核查创新主体纳税情况、研发投入、知识产权基础等信息,筛选创新能力强、诚信度高的创新主体纳入备案名单,从源头提升备案质量。要求备案主体承诺遵守预审工作各项规定,每一件预审申请需要对照“专利预审文件自检表”自查并确认,提高申请质量。对相关备案主体、代理机构定期开展评级工作,实现规范健康发展。
四是创新工作模式,提升服务效能。探索“知识产权+公证”、“知识产权+标准”工作,与齐鲁公证处共建“知识产权公证服务平台”,弥补了专利预审文件提交国家知识产权局之前的证据固定空白,入选“山东省、济南市大数据创新十大应用典型场景”。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申请批量预审审查试点”,建立项目组工作机制,畅通沟通渠道,加强质量把关。创造性开展预审直报试点工作,通过省县联动、直报直通的方式,建立预审直报试点27个,有效畅通预审申报渠道。开展知识产权进高校和高层次人才服务直通车活动,服务高校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开展技术攻关和知识产权布局,结合批量预审、专利盘活等方式实现精准服务。
来源: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